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分析 > 正文

言短意长|论文抄袭有新趋势

进入新世纪以来,尤其是最近十多年来,国内学界已经非常重视学术规范问题,各类论文的查重要求也非常严格了。

但是,这些举措还是没能预防论文抄袭事件的发生。那种直接抄袭自简体中文论文的现象已经很少见了,论文抄袭呈现出明显的新趋势。

第一个趋势,“翻译式抄袭”成为论文抄袭案例的主体。

近期曝光出来的诸多论文从类型上来说都属于“翻译式抄袭”,原因很简单:近年来国内学界加强了各类论文(学位论文、学术论文)的查重工作,但“翻译式论文”无法通过查重软件被识别出来。

所以就会出现两种“翻译式抄袭”的方式:第一种,抄袭者本人“亲自”动手,以语种翻译或者繁体转简体的方式“搬运”各语种论文和繁体中文论文;第二种,论文枪手“搬运”各语种论文和繁体中文论文,然后兜售给抄袭者本人。

我甚至大胆设想:抄袭者本人向论文枪手付款前甚至也进行了论文查重,发现重复率不高之后才放心地付款了。

第二个趋势,涉嫌抄袭的论文不少有导师或机构领导的署名。

以前涉嫌抄袭的论文署名大多只涉及抄袭者本人,很少有导师或其所在机构领导的署名。

但是,近年来被曝光出来的相当数量的论文有导师或者其所在机构领导的署名,甚至位列第一作者。

这种新现象的出现不排除与近年来高层次期刊论文发表难度提升与看重发文者的职称或者职务身份有关。在读研究生单独署名发表高层次期刊论文的难度逐年加大。

除非导师或机构领导能够在论文发表后第一时间即向期刊表达了自己不知情并以此提出撤稿要求,不然很难证明其对论文发表和自身署名毫不知情。毕竟,这些被曝光出来的涉嫌抄袭的论文都已经发表数年了。

第三个趋势,抄袭者用这些抄袭的论文建构了一个“学霸”人设。

以前的论文抄袭案例大多是单人单篇,要么是学位论文,要么是某一篇学术论文。

但是近期的案例显示,有些抄袭者是“一路抄上去的”,多篇论文都被证实为抄袭。而其个人也在被曝光前凭借这些抄袭论文建构了一个奋进的、不断攀高的“学霸”人设。通过这些发表在高层次期刊上的抄袭论文,他们获得了各种称号、奖金和荣誉。抄袭者的胆子不可谓不大。

当然,抄袭情事一旦曝光,一切辛辛苦苦建构的“学霸”人设一瞬间就归零了。

还是那句话说得好: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为学者且行且珍惜。

(作者陈良飞系澎湃新闻政治新闻部总监、港澳台新闻部总监,高级记者)

设计:王璐瑶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