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三年多的艰难谈判,世界卫生组织(WHO)成员国于当地时间4月16日正式就《大流行病协议》草案达成一致,并将其提交于5月召开的第78届世界卫生大会审议。这一协议被视为各国在加强全球防备下一次大流行方面迈出的关键一步,也是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机制的重要进展。
就在草案达成前不久,世界卫生组织在4月初召集了15个以上国家、20多个地区卫生机构、卫生应急网络及其他合作伙伴,参与了一场名为“北极星”的模拟演习,模拟了一种虚构病毒引发全球疫情,共同测试了其新建立的”全球卫生应急队"(GHEC)机制。
一位参与了此次演练的世卫官员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表示:世卫组织通过多种方式支持成员国更好地应对未来大流行病和其他卫生威胁。除GHEC框架外,世卫组织还通过“大流行和流行病情报中心”,支持疫苗研发和公平分配的进展,以实现更快、更有针对性的应对。《大流行病协议》将这些倡议整合起来,以确保未来的应对更加公平、及时和有效。
大流行病协议终达成共识
此次协议谈判始于2021年11月世界卫生大会特别会议期间设立的政府间谈判机构,旨在推动在世卫组织框架下建立一项全球性的防范与应对大流行病的国际协议。谈判过程一度面临阻力,但在2024年举行的第77届世卫大会上,各国政府重申承诺,争取在一年内完成谈判,最终于本周完成谈判并形成草案文本。
根据世卫公报,协议草案的核心内容包括建立病原体获取与惠益分享系统、采取切实措施预防大流行病、建设各地区研发能力、促进卫生产品的技术与知识转让、动员一支高素质的全球卫生应急队伍、构建协调的财政机制以及全球供应链和物流网络等配套体系。
世卫组织强调,协议同时确认了各国在其境内公共卫生事务上的主权,明确规定协议内容不得被解读为赋予世卫组织干预、命令或改变国家法律与政策的权力,也不得强制各国采取特定行动,例如边境限制或强制接种等。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声明中表示,通过就大流行病协议达成一致,各国不仅制定了一项旨在提升全球安全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协议,也展现了多边主义的生命力与合作潜力。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总统特朗普于今年1月20日签署行政令,宣布退出世卫组织并削减对外援助支出,举动引发国际社会广泛担忧。然而,世卫组织指出,在美方缺席的情况下,各成员国依然达成了这一框架协议,这被视为一次全球公共卫生合作的胜利。
演习气候风险触发疫情
就在协议达成前不久,世卫组织于4月初同步组织了代号为“北极星”的全球模拟演习。这是新建立的“全球卫生应急队”(GHEC)机制的首次实战测试。来自15个以上国家、20多个地区卫生机构及合作伙伴网络的350多名卫生应急专家参与了此次跨国联动的演练。
演习模拟了一种名为“猛犸痘”的虚构病毒在全球范围内暴发,引发严重疫情的情景,以检验各国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响应机制、协调能力以及资源调动水平。
根据演练设定,一组科学家和纪录片制作人在北极地区挖掘出一头长毛猛犸象的遗骸后,无意中释放了一种古老病毒。这种病毒与天花和猴痘具有类似特征,致死率高达30%。随着病毒扩散,全球各地重症监护病房迅速饱和,卫生系统面临巨大压力。
演练将病毒暴发后的三周进程浓缩在两天内进行。第一天模拟各国初期响应,测试信息共享、风险评估与紧急医疗人员调配的能力;第二天设定疫情已蔓延至多个国家,部分地区卫生系统超负荷,演练各国在政策分歧背景下的国际协调与联动机制。
在演练过程中,世卫组织正式将这一虚构病毒命名为“猛犸痘”,并宣布其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启动临时建议发布与加速诊疗产品研发的“研发蓝图”机制。
上述世卫官员表示,此次演练不仅检验了新设GHEC的协同效率,也揭示了在全球疫情负担不均、资源分配不平衡情况下协同应对的复杂性。演习帮助各国识别了在突发疫情中可能出现的协调障碍与行动迟缓等短板,也进一步明确了世卫组织在全球公共卫生危机中担任技术协调者与资源平台的角色。
此次演习假设的场景也并非完全凭空设想,世卫组织在演练简报中指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持续,北极地区的永久冻土正在加速融化,可能释放出长时间被冰封的古老病原体。这一风险被视为未来大流行病潜在的重要触发因素。
相关科学研究表明,古代病毒可在永久冻土中存活数千年,而人类对这些“史前病毒”几乎毫无免疫力。气候变化由此成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日益严峻的新挑战之一。
尽管此次模拟演习最终设定的病毒传播得到遏制,但世卫组织承认,真实世界中的疫情演变过程将远比演习复杂得多。
谭德塞表示:“这次演练表明,只有各国发挥主导作用、伙伴通力协作,全球才能更好地面对下一个大流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自应对全球卫生危机。‘北极星’行动显示,全球合作不仅可能,而且至关重要。”
哥斯达黎加卫生部副部长玛丽埃拉·马林博士在演习后指出,此次演练旨在实战检验国际机构应对跨境卫生威胁的协调机制,高效的信息流动与互操作流程是实现快速应对的关键所在。
谭德塞在本月早些时候曾公开警告称,新一轮大流行病“可能在二十年后出现,也可能明天就暴发”,并强调其在流行病学中被视为“不可避免的事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此次协议草案的达成与演练的举行,展现了全球在重塑卫生安全体系方面迈出的重要步伐。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