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外汇分析 > 正文

骑手社保:只保障少数人,还是照顾千万人?

给外卖骑手上社保,看似是企业自主用工政策,但当它背后牵扯的是千万外卖骑手,并且关乎就业稳定,所以这是一个公共政策问题。

撰文丨艾川

骑手的社保问题,正在愈来愈成为媒体与社会日常关心的话题。

显然,事件的原点还在于几个外卖平台相继宣布为骑手缴纳社保。

2 月开始,京东宣布给自己旗下的骑手全额缴纳 " 五险一金 ",原本定位为 " 灵活就业人员 " 的骑手成为了全职合同工,签约了 1 万人。

这个新闻事件一石激起千层浪,京东也获得了社会一片叫好:原本缺乏保障的外卖员,成为了 " 五险一金 " 全覆盖的 " 顶级打工人 "。

就在昨天,京东又发布公告,宣布在本季度再招收不低于 5 万名全职外卖员。也就是说,在 6 月底前,京东将会给 6 万名外卖骑手配齐 " 五险一金 "。

▲泉州街头上的外卖骑手(图 /CFP)

而另一家外卖平台美团也落地了社保方案:4 月 3 日,在南通和泉州推出了骑手养老保险补贴方案,当骑手满足参保条件并缴纳保费后,平台将直接补贴 50% 现金,可以选择在就业地交,也可以在老家交;可以按月交,也可以按季度、半年交,都能领取补贴。预计在全国推广后,将覆盖百万骑手。

两套不同的方案也引起了不同的反响。

有人认为,就应该给所有骑手都配齐 " 五险一金 ",竭尽可能加强保障深度。也有声音指出,社保方案不能一蹴而就,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应该考虑覆盖广度,满足大多数人的基本保障。

两种方案都是对灵活就业群体社会保障的良性探索,但背后体现的是改革思路的差异——是只保障少数人,还是照顾千万人?

详细分析两份方案,却可以赫然发现这是对骑手社保缴纳问题上的两个截然不同的思路:一种是集中资源全面保障少量骑手的全面社保利益;而另外一种是把资源摊薄,聚焦核心险种尽可能扩大保障面。

从京东的进展看,到 2025 年 6 月底能给 6 万全职骑手上 " 五险一金 "。对于这 6 万人而言,他们签订了劳动合同,从而得到了国家政策与制度的全面保障。

不过,京东全职骑手目前采取邀约制,具体的进入准则并未明确披露,依据何种跑单时长数据才能获得邀约也暂未有具体解释。

对于寻求稳定就业的人而言,这 6 万人起码是幸运的。但是,京东外卖旗下有 130 万骑手,剩下 124 万人的保障同样也应得到关注。

图 /CFP

另一家外卖平台美团的试点方案,弊端是保障深度不如传统 " 五险一金 ",不过好处是保障范围要更大。

这个方案的特点是:无前置资格限制,无参保地点限制,无时长单量限制,无跑单类型限制。

也就是说,不论全职还是兼职,只要符合一定条件,就能进入补贴范围。以南通市为例,最低月缴费基数是 4879 元,如果过去半年内有 3 个月收入在这之上就能获得补贴。这对于把跑单当成主要收入来源的骑手并不困难。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这份补贴方案脱离开了地域限制,即便是在大城市跑单的骑手,也能在家乡交上职工养老保险。

稍许了解一点社保知识的人都知道,异地社保转移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尤其考虑到七成外卖骑手都来自农村地区,这种方案也照顾到了他们的现实需求。

根据美团公布的信息,这项方案仍在试点完善之中,预计在全国推广后能覆盖百万量级的骑手。

给外卖骑手上社保,看似是企业自主用工政策,但当它背后牵扯的是千万外卖骑手,并且关乎就业稳定,所以这是一个公共政策问题。

于是,两种方案的核心理念差异就因此而水落石出:是保障 6 万人能够吃好,还是保障百万人吃饱?

图 / 图虫创意

这里当然还有一个前提,是无论京东也好,还是美团也好,都无力全部承担所有骑手的 " 五险一金 " 的全面覆盖。

如果按照 4500 元的月均收入,和 45% 的 " 五险一金 " 总成本比例来算,每年劳动者和企业需要付出的总成本在 2.5 万元 / 年。当前中国外卖骑手的总规模已经突破 1000 万人,如果都为他们 " 兜底 ",每年行业要付出 2500 亿元的成本。

要知道,2024 年京东的净利润是 414 亿元,美团净利润是 358 亿元,而饿了么到现在还在亏损。

或者换一种说法,骑手的社保成本不是凭空变出,本质上也是消费者和商家通过用工平台,进行某种形式的转移支付。

如果京东、美团、饿了么要全线雇佣高达数百万的骑手,那这一部分成本必然会转嫁到商家、消费者的身上,想必他们也不会乐意多支出。

要探讨和比较两种方案,有两个前提是必须要厘清的。

其一是 " 五险一金 " 的覆盖率问题。冰川思享号之前曾经做过一次科普,不妨再谈一次。

2024 年末,整个中国就业人员总量为 7.34 亿,其中城镇就业人员占比 64.5%,也就是 4.73 亿。拥有完整 " 五险一金 " 福利(即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职工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加上住房公积金,统称为 " 五险一金 ")总数也就是区区的 1.74 亿,刨掉住房公积金,拥有完整五险的人,2.45 亿,也就是 33%。

在这个人群中,体制内人员的缴纳数量,又占有了相当大的一个比例,在部分三四线城市甚至能达到 60% — 70%。

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社保市场,核心原因当然是因为人口基数的庞大。要让全面社保成为全社会真正的福利保障体系,还需要漫长的时间,还需要大量的资源。所以,这不是在弹指之间就能够解决的事情。

第二个基本前提是灵活就业人员的本质。骑手仅仅是灵活就业市场的一个形态而已,除了外卖骑手,还有快递、电商、直播、自媒体、众包设计等等数十上百种灵活就业形态,而这个人群的总数已经高达 2 亿人之巨。

骑手之所以特别引发社会的关注与同情,一方面这些骑手已经成为了城市中显性的存在,他们的故事也总是引发人们的同情与关心;另一方面他们的确工作强度大,风险高,所需的保障更加急迫。

但是如果要讨论社会福利保障的问题,那就不应该厚此薄彼,因为所有这些灵活就业市场的人,都应该在某种程度、某个时间和某个节点上纳入到社会福利保障体系的网络之中。

图 /CFP

6 万人 VS 1000 万 VS 两亿。这就是铁一般的现实。不要假装解决了 6 万人的 " 五险一金 ",就解决了千万人的保障,这两亿人的社会福利就迎刃而解。远非如此,问题依然摆在那里。

全面签约与负担全部社保成本,其实又回到了传统劳动关系中的两分法老路。也就是全职雇佣与民事合作。前者承担社保,后者不承担。

但是针对中国所出现的庞大灵活就业人口,劳动三分法已经提出了一个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也就是在以往两种劳动关系上提出了第三种,不完全确立劳动关系的情形这一类别。而这一类别的核心要义,就在于其社保由国家、平台和个人共同分担。

这切中了灵活就业人口缺少社会保障的现实情形,让灵活就业者的基本保障能够得到体现,能够创造更加广阔的就业机会,又不会因为一刀切的方式,让平台不堪重负,从而压抑创新。

如果坚持两分法的就业形态,那么是否意味着京东需要签约达达平台的全部 130 万骑手?另外两家平台是否也需要签约剩余的几百万骑手?

这既不现实,也不公平。

对于灵活就业人口而言,社保不仅仅是现实与愿望之间的关系,而是要兼顾收入和保障的两难选择。

如果沿用传统的 " 五险一金 " 模式,将灵活就业骑手变成全职骑手,就又落入到了工厂制管理的窠臼。

比如,全职骑手自然要接受雇主的约束,而苦单、难单、低价单,当然应该由受到保障的全职员工来承担。而且,全职骑手相比众包骑手,选择性更少、博弈权更低,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国外的案例也许能提供一些参考。

2021 年西班牙政府通过《骑手法》,明确配送公司与骑手之间的是劳动雇佣关系。这本来是好事,但在《骑手法》生效的几天前,英国外卖公司 " 户户送 "(Deliveroo)宣布退出西班牙,导致 3000 多名骑手失业。Adigital 在《认定骑手劳动关系的经济影响分析》报告中估算,80% 的骑手可能因此失去收入来源。

新加坡《平台工人法案》自 2025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在法案施行前几天,当地多家网约车平台先后宣布涨价,将费用转嫁至消费者。

平台退出市场,负担转嫁消费者,骑手生存空间反而遭到挤压 …… 如果强制一刀切,让平台为所有灵活就业群体提供完备保障,也会给灵活就业市场造成重创,好心办坏事。

▲新加坡外卖骑手(图 /CFP)

所以,设置能够协商的灵活地带,可能更有利于解决复杂问题。

而有关骑手切身利益的话题,也应该听取骑手的意见。

从此前学界的调研来看,当骑手社保成本超过 500 元 / 月的时候,反对意见就比较大。

跑骑手和外卖,现金收入基本上是核心关注。并不是人无远虑,而是全是近忧。全面缴纳社保尽管看上去很美,但是符合骑手的现实需求可能更加靠谱。

此外,还有骑手认为,一旦签订劳动合同,平台和骑手就不再是合作关系,而是雇佣关系,系统派单就无法拒绝,这份工作也失去了想干就干的自由。

针对这种现实,我们是否应该考虑更灵活的保障方式?比如分拆骑手亟需的险种、引入企业和地方政府共同补贴,降低灵活就业参保成本,真正提高他们的参保积极性。

如果说西班牙、新加坡这些发达国家尚且无法全面解决灵活就业平台的社保问题,而灵活就业同时也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发展趋向,是否更加尊重就业的创新方向,更加有效解决灵活就业人员的现实需求,会更加有利于繁荣业态,增进就业,创造收入一些呢?

从当下的实际情况上来说,两种方案是因应社会对于骑手以及灵活就业市场进入社会保障体系的呼声。探索肯定是多方案、多样式、多方向的各自发力,对于社会而言,都有益处。

然而舆论似乎有些走向不明,甚或有时厚此薄彼。加入一种探索,演变成了一种道德判断,那就变成一场毫无方向和毫无意义的零和游戏。

毕竟,社会保障的意义是公平性,即照顾到大多数人。如果公众舆论和用工平台都是一厢情愿只考虑少部分人,那么就会陷入到 " 不患寡而患不均 " 的难题之中,反而对劳动者造成了新的不公。

如果我们承认灵活就业的确是一种创新业态,而包括骑手在内的灵活就业市场对于增加就业,增进更加广大人群的收入有益处,那么容许多种探索的存在,各个平台各自努力,让市场、让骑手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恐怕才是正道之论。

或者应该这么说,尊重骑手交或者不交的自由,才是最好的安排。让更加广大的骑手,也让 2 亿灵活就业市场来选择。

图 / 视频截图

市场选择是会让真正合理与惠及大众的方案水落石出的。并且,市场是会进化的,对于灵活就业市场的社保,在保障基础的情况下,时间也会给出更加合理与有效的答案。

讨论清楚骑手社保的两种改革走向,也是好事,应该让更多的方案和试点进入到市场中来,从而真正让所有的骑手能够受益,得到保障,这才是这场辩论的应有之意。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