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大阪·关西世博会(大阪世博会)于4月13日正式开园。中国馆也于当日举行开馆仪式,正式迎接全世界的参观者。这座以“中华书简”为灵感的展馆中藏着诸多惊喜。
4月14日,日本大阪,2025大阪世博会中的中国馆。澎湃新闻记者 吴栋 图
作为本届世博会面积最大的外国自建馆之一,中国馆占地面积约3500平方米。整体建筑设计以“中华书简”为灵感,巧妙融合竹子、汉字、书卷等寓意丰富的文化符号,将竹简这个古老的信息传递工具,与当今信息时代的发展结合起来,诉说中华千年历史,展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也诠释了“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绿色发展的未来社会”的参展主题。
4月14日,日本大阪,游客排队参观中国馆。澎湃新闻记者 吴栋 图
4月9日,日本西部大阪,中国馆内一位机器人向参观者挥手。视觉中国 图
中国馆竹黄色外立面以金、篆、隶、行、楷 5 种字体镌刻着119句经典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四书五经等经典著作。从《诗经》中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的纯真质朴,到《楚辞》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浪漫与坚毅,这些诗词跨越时空,如同一座文化宝库,让每一位观者都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4月14日,日本大阪,游客在排队时观看中国馆外立面上的诗词。澎湃新闻记者 吴栋 图
诗句文字形化为水流般的光影,在中国馆里流动穿梭。澎湃新闻记者 吴栋 图
中国馆共设“天人合一”“绿水青山”“生生不息”三个展区。其中,近距离对比展示由中国嫦娥五号、嫦娥六号探测器采集的月球正面和背面土壤样品,以及“蛟龙”号深潜体验舱、新一代人形机器人、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大型多媒体动态影像、数字化动态长卷《耕织图》等展项是中国馆的亮点。
4月14日,小朋友在中国馆“天人合一”展区的“二十四节气”动态影像前跳舞。澎湃新闻记者 吴栋 图
中国馆展出古代书法作品。视觉中国 图
中国馆里展示的中国汉字演变过程,六个窗口分别展示了从甲骨文到宋体的六种字体。图中左边游客正在看日语介绍,右边游客在看英语介绍。澎湃新闻记者 吴栋 图
三星堆青铜神树等三件文物的复制品将亮相中国馆。视觉中国 图
嫦娥五号探测器采集的月球土壤样品。新华社 图
4月13日,日本大阪,参观者在中国馆“生生不息”展区内参观游览“蛟龙号”深潜体验舱。新华社 图
《哪吒2》导演饺子出现在中国馆入馆视频介绍中。澎湃新闻记者 吴栋 图
中国馆一楼至二楼通道,由木雕构成的象征中日友谊场景。图为阿童木和孙悟空。澎湃新闻记者 吴栋 图
4月14日,中国馆“昆曲进世博”主题日首演活动举行,这是中国馆开馆后的首场演出。当日,上海昆剧团的演员们上演了《牡丹亭》《闹天宫》《游园惊梦》《长生殿》等多个昆曲经典选段,现场还开展了昆曲艺术讲座,吸引众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驻足欣赏。来自捷克的Eliska Vychodilova表示,这是她首次现场聆听昆曲,体验非常独特,并称赞中国馆竹林般的设计令人印象深刻。中国馆“昆曲进世博”主题日首演活动策划人陆海荣表示,本次活动致力于推广中日戏曲交流。
4月14日,大阪世博会,上海昆剧团演员在中国馆上演《闹天宫》选段。澎湃新闻记者 吴栋 图
4月14日,大阪世博会现场,上海昆剧团演员在中国馆上演《游园惊梦》选段。澎湃新闻记者 吴栋 图
上海昆剧团演员在三星堆青铜神树复制品前合影。澎湃新闻记者 吴栋 图
这是大阪时隔55年再度举办综合类世博会,本届世博会以“构想焕发生机的未来社会”为主题,共有158个国家和地区、7个国际组织参展。各展馆将围绕“生命”“循环”等主题,通过展陈和多媒体技术等方式,展示对未来社会的构想和各自的独特文化。园区位于大阪市西部的人工岛梦洲,园区面积约155公顷。展期将持续至10月13日,预计接待参观者2800万人次。园区每天上午9时至晚上10时开放。
有话要说...